慶陽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、局長 耿文科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,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?!惫ば挪康?部委出臺了《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了以科技創新推動未來產業加快發展的思路和舉措。市委、市政府高位謀劃、前瞻布局,疊加釋放戰略優勢、政策優勢、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,全力打造“四千四百”產業鏈、“東數西算”“十朵云”“全國AI第一城”“中國算谷·智慧慶陽”。市農業農村局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、市政府的決策部署,以更高站位、更強力度、更實舉措打好科技創新驅動、未來產業帶動、融合發展促動的“組合拳”。
一、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深化新認識、把握新機遇。未來產業是當前處于孕育孵化階段的高成長性、戰略性、先導性產業,已成為各地謀長遠、抓轉型、拼經濟的“重頭戲”,對點燃產業迭代新引擎、重塑區域競爭新優勢、搶占未來發展新高點具有重要意義。發展形勢逼人。圍繞人工智能(AI)、元宇宙、量子信息、未來網絡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空天海洋等優勢領域,通過實施“AI+”“數據要素×”等行動,進一步強化應用賦能,持續疊加換代,為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積累了經驗,營造了良好環境。競爭潛力巨大。運用科技創新這個“關鍵變量”催生未來產業這個“最大增量”,已成為當前及今后較長時期經濟競爭最激烈的新焦點。通過培育吸引尖端人才、強化前沿技術研發、創新未來產業孵化,全力以赴發展未來產業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戰略“先手棋”。綠色轉型關鍵所在。當前,資源約束不斷趨緊、要素成本持續攀升,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轉型,發展未來產業已成為大勢所趨。未來產業能夠有效推動技術與技術、技術與產業、產業與產業有機融合,賦能千行萬業催生新業態、新模式,比如人工智能孕育新技術、打造新產品、提供新方案,未來能源推動能源生產、儲運、消費全流程低碳化,助力產業綠色轉型。
二、在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競逐新賽道、塑造新優勢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,關鍵在以新的產業變革開辟新賽道、以換道超車實現新的轉型跨越,必須著眼長遠、謀定后動。厚植“立”的基礎重創新、揚優勢。近兩年來,慶陽敏銳洞察數字經濟發展大勢,通過實施“東數西算”闖出了經驗路子、形成了特色模式,已經融入科技創新潮流、駛入未來產業“快車道”。我們要立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借鑒發達國家未來產業發展經驗,充分發揮自身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、科技創新優勢、成果轉化優勢、工業支撐優勢和營商環境優勢,鞏固提升“東數西算”工程驅動發展的AI、量子信息、新型智算、數算電融合、未來網絡、玄度時空等細分產業,引領帶動更多未來產業由“藍圖繪就”變為“實景開花”。明晰“進”的路徑優生態、求突破。培育發展未來產業,必須把準方向、瞅準領域、選準賽道,推動政策前瞻引導、要素創新集聚、服務無縫銜接。我們要重點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、新能源與清潔技術、生物醫藥與健康、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、文化創意與數字娛樂、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、智能交通與物流、農業現代化與農產品加工、教育科技與在線教育等領域,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、發力重點和任務舉措,著力突破關鍵技術、培育重點產品、拓展應用場景,努力搶占全省、全國未來產業競爭制高點。
三、在新征程“三農”工作中扛牢新擔當、展現新作為。在發展農業現代化方面,堅持“科創”驅動、“智慧”賦能,以“三元雙向”循環農業模式引領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,推動慶陽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。聚焦農業科技創新強支撐、提質效。上接“天線”謀項目,認真建好項目庫,加大項目爭取力度,確保上級政策、資金下來后有項目承接、能迅速落地。大力推廣畜禽健康養殖、蘋果矮化密植、食用菌工廠化生產、多元化復種套種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關鍵技術,提升產業發展水平。下沉人才強服務,健全農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長效機制,打通農技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聚焦發展智慧農業促融合、增動能。按照“數據要素×現代農業”的發展思路,積極搭乘“算力快車”發展智慧農業,依托京東、阿里、提爾科技、博彥科技、云上甘肅等數字企業和“智慧+”“互聯網+”技術,建設慶陽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、蘋果云倉等云平臺,打造智慧果園、智慧牧場、數字田園,推動數字平臺直連農戶、直達企業、直通市場。利用AI技術精準監測產地環境、濕度溫度、肥力肥效、病蟲草害、作物生長、畜禽飼喂等情況,引入北斗技術推廣無人駕駛、無人機作業,促進及時播收、精細灌溉、合理施肥、科學飼喂、高效防害和統籌減災,提升農業生產質效;實時分析歷史數據和市場形勢,精準預測農產品價格變動和供需走向,提升產業經營水平。聚焦推進鄉村振興固成果、保發展。統籌用好財政銜接資金、涉農整合資金和貸款貼息政策,持續做大種植業、做強養殖業、做優菌業,穩步推進“慶陽蘋果”“環縣羊羔肉”“慶陽食用菌”等產業產值、品牌價值“雙提升”。以“一縣(區)一特色”促推鄉村建設,力爭創建更多省、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及“和美鄉村”。以“三治融合”進行鄉村治理,推廣積分制、清單制、數字化等方式,打造充滿活力、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。